新闻动态
NEWS

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举办2025年第二期“水产学术沙龙交流会”

发布者:邢婧发布时间:2025-10-22浏览次数:12

1021日,由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承办的2025年第二期水产学术沙龙交流会在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学术交流中心成功举办。山东大学王显伟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王国庆教授和崔闯博士受邀出席交流会并作学术报告,会议由实验室主任董云伟教授主持,实验室相关研究团队的100余名师生出席会议。

实验室主任董云伟教授主持报告会


王显伟教授作题为甲壳类——病毒互作新认识的学术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研究团队发现的保守存在于绝大部分动物类群中的全新抗病毒反应,即RNAidsRNA切割)引发的基于基因转录的抗病毒反应RITAR。精准强化RITAR可显著提高甲壳类广谱抗病毒能力,为解决产业中病毒性疾病不断新发再发共发的防控难题提供了新方案。最后王显伟教授介绍了研究团队揭示的典型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感染导致宿主甲壳损伤的机制,为理解病毒-动物互作过程提供了独特视角。

王显伟教授作报告现场


王国庆教授作题为核酸纳米材料介导的水产病原精准检测与基因靶向干扰的学术报告,该研究面对海水养殖中弧菌病害缺乏特异性防控手段的行业痛点,成功开发出海洋弧菌检测的核酸纳米探针及其速成制备方法,建立了Nano-LAMP精准快检技术,大幅降低操作门槛,可实现养殖现场的便携式检测。在防控层面,首次阐明核酸纳米材料靶向干扰弧菌毒力基因的作用规律和机制,创新研发创可贴式功能制剂缓释平台,应用于水产动物弧菌感染部位的靶向贴敷,为水产病害可持续防控提供了新方案。

王国庆教授作报告现场


崔闯博士作题为基于scRNA-seq的虾类血细胞异质性及抗病毒应答研究的学术报告,该研究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技术,系统绘制了对虾和螯虾血细胞的高分辨率分类体系与分化图谱,揭示了病毒感染下的细胞差异性响应特征。该研究为理解甲壳动物先天免疫系统提供了全新理论框架,对解析WSSV致病机制和培育抗病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崔闯博士作报告现场


本次水产学术沙龙交流会聚焦水产病害防控前沿,三位学者的突破性研究分别从病毒免疫机制、细菌快速检测和免疫细胞解析三个维度,构建了水产病害防控的创新理论体系与技术路径,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同时也加强了实验室与其他单位在病害基础研究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此类学术交流活动的持续开展,将加速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应用的转化,对保障国家水产品安全供给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战略意义。